专业号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维西两县境内,地理坐标介于东经98°57′-99°25,北伟27°24′-28°36′之间,属“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地带,是我国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高山针叶林区,也是我国特有、世界稀有的濒危动物滇金丝猴的核心栖息地,总面积281640公顷,占两县国土面积的23%。保护区及周边社区有7.3万人口,占德钦、维西两县总人口的36%,主要民族有藏、傈僳、纳西等,社区居民多散居于高寒、半高山地区,生活条件艰苦,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以山地农耕、畜牧业、采集野生生物资源等。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是最富盛名的国际旅游品牌­---香格里拉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

    1983年经云南省政府批准建立白马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白马雪山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保护区扩建;2003年10月,经州委批准,在香格里拉设立州政府直属正处管理局,下辖德钦、维西管理分局和霞若、奔子栏、叶日、塔城、康普、巴迪六个管理所,对两个分局的人事实行了垂直管理。近年来,随着保护工作的推进,保护区通过积极争取,建立了曲宗贡生态定位监测站和塔城野生动物救护站,同时把六个基层管理所合并成霞若、奔子栏、塔城、康普四个管理所。保护区现有正式职工70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1名,副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22名,助理工程师11名。

    保护区内植物的垂直分布异常明显,形成了壮观的垂直带普,可分为7个植被带、11个植被亚型和37个群系。从金沙江河谷到白马雪山主峰,相对高差达3479米,垂直分布的植被类型有河谷灌丛带、暖温性针叶林带、温凉性针叶林带、寒温性针叶林带、亚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流石滩疏生植被带、高山冰雪带。据初步调查,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1703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5属,29种;被子植物135科,565属,1674种。有蕨类植物132种,菊科植物59种,杜鹃花科植物92种,毛莨科植物103种,蔷薇科植物86种,唇形花科植物59种,兰科植物56种。有药用植物319种,野生花卉植物种类724种。保护区内特有植物有883种,占保护区种子植物总数的51.8%,其中中国特有种322种,横断山区特有种425种,滇西北特有种125种,白马雪山特有种11种,在其它地区是罕见的。 

    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有9目,24科,69属,98种;有鸟类237种,另9个亚种,隶属16目42科,其中留鸟178种和亚种,旅鸟和冬候鸟32种和亚种,夏候鸟和繁殖鸟35种和亚种。

    保护区内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玉龙蕨、独叶草、云南红豆杉、光叶珙桐4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松口蘑、金铁锁、澜沧黄杉、油麦吊云杉、云南榧树、冬虫夏草等9种。

    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滇金丝猴、雪豹、金钱豹、云豹、林麝、高山麝、黑鹳、金雕、胡兀鹫等15种,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穿山甲、黑熊、棕熊、小熊猫、大灵猫、金猫、斑羚、高山秃鹫、淡腹雪鸡、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白腹锦鸡等36种。

    从动物区系分析,98种哺乳动物中,世界广布种2种,古北界种14种,古北、东洋共有种11种,东洋界种71种,中国特有种5种,横断山区特有种33种,横断山脉-喜马拉雅特有种8种;237种鸟类中,古北界种34种,东洋界种118种,古北与东洋界广布种49种,横断山区特有鸟类63种。

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
京ICP备05067984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